大家都來說說自己所在媒體的現狀好嗎?(報紙,電視臺,雜志,網站。。)
我去年寫的帖子,出門可以看到。
寒冬難熬,大家都來互相擁抱一下吧。。
可以實名,也可以匿名,留下點線索就好。。。
我先干了,你隨意。。。。
坐標東北,曾經是全國都市報業響當當的媒體,成功的要訣就是深深地扎根百姓中,說百姓的話,講百姓的故事,為百姓排憂解難,因此獲得百姓的普遍認可,人氣很高,當然廣告也嗨嗨的,采編人員待遇普遍較高,月入兩萬并不是個案,真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兩手都硬。可現在呢?
我們已經三個月沒開工資了,注意,是工資,獎金(稿費)早就取消了。近半年來也只靠兩個月萬元不到的工資生活,這可是半年來的全部收入啊,為什么?怎么會一步步滑落到這一步?其實更像是突然從懸崖上被人推下來
悲劇是從組建所謂的報業集團開始的。。組建集團是08、0*年間響應政府把黨的媒體做大做強的號召,為此下達的行政命令,一個地市內的大報小報要合并,但是怎樣的合并呢?更像是湊數,魚龍混雜 就是吃大鍋飯而已。
為了湊夠所謂的四報兩刊一網站的規模,大報,本報,還有兩家小報,一個是自從創刊就狂虧不已的某商業財經類小報,及一家創刊多年曾經輝煌但早已沒落的法制類小報,以及兩個根本就沒有市場和讀者的雜志,以及一個根本就沒有什么流量的新聞網站(其實更多時候只有報社記者和編輯自己查工作量時才會看看的報紙電子版),就風馬牛不相及的組成了所謂的報業集團了。成立集團了。
光有集團了怎么行,管理必須跟上,為此就憑空出現了一個百人規模的集團中層,各種處室一應俱全,為此就出現這么一個奇葩的場景——一個集團這么大的盤子,大報勉強能夠自收自支,而集團中層和兩個小報、兩本雜志、一個網站浩大的拖油瓶子,全靠本報的輸血才勉強活著,而且維持了多年,以至于曾經輝煌無比,現金流充沛的本報被慢性抽干了賴以生存的血液,錯過了本應及時轉型的黃金時機
接下來的劇情相信大家都差不多了,首先是對媒體的管控越來越嚴格,規定動作、規定報道、各種規定策劃擠占了大量的版面,同時“限負”越來越頻繁,時間也越來越長。如果單純如此也就罷了,但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微博微信開始搶走大量的年輕中年讀者,大家的買報讀報習慣開始逐漸喪失,報紙越來越被邊緣化。
身邊發生的各類事件,報紙選擇性的視而不見,或者依據通稿蜻蜓點水的發布一兩百個字,正所謂新聞越短事越大吧,后來百姓也就不惜的再看了,看你干啥?你有啥可看的??微博微信上文圖都有,而且還是第一時間發布,傳統媒體被不作不死,我在此強調這個“被”字
報紙的公信力越小,市場的影響力也越小,隨之帶來的是廣告商家的關注度也就逐漸萎縮了,廣告收入下降是必然的趨勢,這是一個正向傳導的過程。如同一個家庭,家里父母高堂(大報)高高在上,一個有一點能力的長子獨力撐起一個大家庭,弟弟妹妹們年幼無經濟能力,一大家子的花銷全靠這個兒子的打工收入支撐,但隨著市場的變化,兒子越來越力不從心,但家你必須得養,沒有選擇,也不給你選擇。怎么辦?兒子只能把自己小家庭的用度一省再生,拿出來貼補大家庭!至于這個大兒子的未來,娶不娶老婆,生不生兒子,沒有人關心
大兒子終于要倒下了,因為廣告收入額的逐年下降,原本兒子家的生活費也被一減再減,稿費從全額發放到小幅打折(一般七八折),再到大幅打折(三四折)終于在2016年全部取消。而后工資的發放也開始不樂觀,在砸鍋賣鐵幾乎變賣了所有能變現的資產后,報業集團終于在七八月間停止了工資的發放,近半年只開了兩個月工資,還是在市政府給與幾000萬財政補貼的情況下。而糟糕的情況是,幾000萬對于總職工超過2000人的報業集團來說,也就是不到倆月的工資錢。過去集團吃本報,現在本報連同集團全部單位只能祈求政府的財政貼補,否則,別說工資,連單純的險和金都無錢可交。
大兒子徹底破產,整個家庭破產,靠借外債和乞討勉強活著,未來,哪有雞巴未來??
遙想當年,本報年度廣告收入沖擊過幾個億的高峰,到現在全集團都算上,可能年收入都不夠過去的十分之一,拿什么辦報?拿什么開工資?拿什么。。。甚至連買紙都沒錢了,集團在*,10月份面臨全面停報的危機!
環保風暴幾乎給了紙媒行業最后的致命一擊,小紙廠被關停,從國外進口的廢紙循壞再造新聞紙被禁止,紙價幾乎一夜間暴漲,可能全國多數小報非黨報都面臨立刻死的危機。更殘酷的現實是紙廠的新聞紙變得極度稀缺,有限的產量必須滿足人民日報這樣級別的央媒的需要,至于你們這些二三四五線的地方小報,就自求多福吧,更何況你們還沒錢!
怎么辦,立刻死的責任誰也承擔不起,因為那場重要的大會,你懂得。。。我想市長的內心一定是一萬匹草泥馬狂奔后,還是無奈地批示了幾000萬元專項買紙錢。但報紙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又該埋怨誰呢?我們內心也有100萬匹草泥馬在狂奔
說說現在的狗血狀況:在宣傳部長官的力主下,我們這的報業集團和廣電集團正在進行著新的合并,兩伙并不打咔的人被強行成了親,拜了天地。一個是吃不上飯的窮鬼,一個是靠貸款勉強維持體面的大戶女兒,兩個破落戶同床異夢,每晚沒有做愛,眼下看不出能誕生愛的結晶,就這樣搭伙湊合過日子,希望能挺過眼下極度冰冷的寒冬。。
但能挺得過去嗎,咱們騎驢看賬本,走著瞧吧。
再補充點現狀吧
集團201*年采訪部門整合到一起辦公,而后還是各干各的,所謂的浩浩湯湯的新媒體中央廚房只不過是一個小公號而已。
最近,我文里提到的靠貸款維持體面的大戶女兒終于資不抵債,已經全面斷工資了,
本集團*000多號人怎么開工資,考驗本市政府的愛心和耐心了,更考驗財政的實力,
聽說這個月開始要動真格的了,怎么動?走著瞧吧